近日,“激扬最美青春争做美德学子”——2014年度浙江省“美德学子”评比活动颁奖晚会于浙江电视台圆满结束。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级本科生刘国豪与其他9位浙江省学子荣获2014年度浙江省“美德学子”称号。
刘国豪,祖籍广东海丰,香港籍学生,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级本科生。刘国豪现任机械工程学院11010112班长、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全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浙江省主席团成员,曾任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曾获得2次港澳台学生奖学金。
他13岁加入了香港义工组织;2008汶川地震,他奔走呼吁,筹集善款30万;2012年参加“牵手支教”帮助近100名山区儿童。在颁奖典礼上,刘国豪将来自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麻冲乡翻身村翻身小学的小女孩龙子洁带到了现场,帮助了小女孩想在大舞台上唱歌的小小梦想。2013年参与组织“无烟西湖”志愿活动,央视新闻频道以及国内大小近40家媒体争相报道;积极参加香港的反占中活动,以实际行动彰显爱国情怀;2014年暑期的“爱善益行”,刘国豪和他的团队带着募集来的生活用品跋涉4000公里到藏区关爱留守,散播小爱,传递大爱,同时也将荣获了省挑战杯公益大赛三等奖的公益计划付诸行动。
刘国豪同学的脚步从香港走入内地,从厦门走到杭州,从杭州又逐渐走向湖南、广西、西藏。他是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发起者。“以己之力,尽己所能”公益是这一路上最好的见证,“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是他的目标,更是一路走来的信条。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度浙江省“美德学子”评选活动中,由浦江县第三中学推报的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一新生于优镇获得“美德学子”提名奖。她出生时兄长意外离世,1岁时父亲见义勇为不幸身亡,哥哥辍学打工落下终生残疾,但她意志坚强,不仅学习优异,还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性格热情开朗。这是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却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如同常春藤般坚韧的女孩。
在此,我们再次祝贺这两位同学获奖,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正能量!
浙江省“美德学子”评选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评选对象为省普通高校及中学2014年7月在册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和中学生,分高校组和中学组,龚世华为高校组候选人。评选方式采用网络投票、纸媒投票和专家评审,经综合评审后,每组再从20名候选人当中产生10名省“美德学子”。(校团委)
附:2014年度浙江省“美德学子”刘国豪事迹材料
刘国豪,祖籍广东海丰,香港籍学生,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级本科生。现任机械工程学院11010112班长,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全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浙江省主席团成员。他热衷公益事业,是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发起者。作为一名新时代有责任心的大学生,他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公益事业,并立志以公益为自己的一生事业,为之奋斗终身,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投身于公益,让爱洒满神州大地。

爱不贵浓而贵长——始于家庭的公益心
老话常说“爱不贵浓而贵长”。刘国豪成长于一个并不富裕,但却充满正义、爱意、善意的香港普通家庭。他的奶奶从小就常告诉他“一定要帮人家”,他的父母对他言传身教,一直教他真诚待人、热心助人,在这样家庭的影响下他一步步走上了公益的道路,也正是“一定要帮人家”这种最朴素的的思想培育了他的公益之心。刘国豪十三岁就加入了香港义工组织,此后一直致力于各种志愿活动、公益事业。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当时还在香港读中三的刘国豪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加入帮扶震区的行列,他在香港的深水埗捐款点积极号召,奔走呼吁,用发自内心最响亮的口号筹集善款,帮扶灾区人民。
“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也一直鞭策着他不断用心投入公益。公益事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甘愿服务他人的心,还需要有能力、有魄力、有影响力,需要默默付出、悉心组织。中学期间,为了能够自食其力,刘国豪就开始打工兼职,他做过婚礼策划、市场蔬菜销售员、玩具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等工作,最苦的时候曾经连续搬运40个小时的货物,正是这近两年的工作经验积攒了他以后做公益活动的能力,工作期间的真诚、负责的态度也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朋友。2010年,一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刘国豪选择了回到大陆地区继续求学,希望继承并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继续他的公益事业。
无志愿不大学——唱响最火志愿口号
“无志愿,不大学”是刘国豪同学大学生活的宗旨,他也将这句口号广泛传播于校园内外,打造了一种因志愿而精彩的大学生活方式。厦门大学一年的进修给他提供了正式成为校园志愿者平台,其中一个名为“微笑志愿者”活动中一个临时的低碳文明活动方案让他开启了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道路。
2011年9月,刘国豪来到美丽的杭州,踏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辅导员说他是全年级最早来报道的同学,一到学校就马上跟随学长一起迎接同一届的新同学,他的热情染了身边的每位同学,当年高票当选班长工作至今;进入大学他还第一时间学校的寻找志愿、义工组织,用最快的速度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把公益善心付诸行动。他在读书期间坚持打工,赚来的费用几乎全部投放在志愿活动、公益项目中,比如2012年参加“牵手支教”之后,每年都会自费回到湘西,看望曾经帮助过的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征得父母同意后带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的一切费用均出自他自己打工积攒。
刘国豪同学不仅有一颗热衷公益的心,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他自己常说:“好身体才能支持他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他在校内倡导“阳光长跑”活动身体力行推广“阳光乐跑”,是被周围同学看做是大学校园里的标杆、榜样、正能量。他组织“四校连跑”活动,在杭州下沙大学城里四所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四所学校号召了1600余名同学参与长跑,体会锻炼身体的益处。
一次温暖可能会坚定一个自强少年的公益心。刘国豪至今仍然对某些志愿服务中的场景记忆深刻:一次“阳光成长”活动中,他带的小女孩突然握住他的手说“哥哥,以后我会一直记得你”,就是这样一句话在他内心掀起无限波澜。也正是这种感动让他一直坚持传播爱心,服务他人。在大学期间,他先后组织、策划了多项品牌志愿活动:“无烟西湖”、“牵手支教”、“爱善益行”、“环保使者”等等。在在他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加入了公益行列,这个周围人眼中的“豪哥”在一次次活动中带领着他们前进。
为了更好的整合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方的资源用于公益事业,刘国豪萌发了“爱善益行”团队公益创业计划,这个公益项目获得许多老师、同学的支持,也荣获了省挑战杯公益大赛三等奖的成绩,2014年暑假,刘国豪带着募集来的生活用品,带领第一批志愿者来到藏区继续他的公益事业。
爱“国”“豪”情——公益路上的中国心
刘国豪,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就是希望他以自己的祖国而自豪,以中华民族为傲。他从汶川地震期间的积极响应到现在的“反占中”游行,他用帮助他人的信念坚持走在公益的路上。从帮助一个人到响应国家的活动,他亲身践行着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次次的公益活动背后是他辛苦打工集齐活动经费,拉赞助、做策划,亲力亲为。每一个活动顺利举行都有他提前几天对每个可能突发事件的思考,早早制定好应急预案。他曾经也这样说“我之所以热心公益,其实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公益,让爱传递,聚合每个人的力量,通过这种全民参与公益,能够实现更大规模和更有效的公益服务。”
所谓成功不是有多少个人成就,而是能带动多少人,影响多少人。刘国豪同学的公益活动始于家庭,在校园里开花,影响了许多青年学子,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他的脚步从香港走入内地,从厦门走到杭州,从杭州又逐渐走向湖南、广西、西藏……他从校园志愿者到爱国主义活动参与者,从打工做志愿到公益创业,从自己学着做公益到组织一大批人共同做公益,他一直在不断前进。他是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发起者。“以己之力,尽己所能”,爱国是一种信仰,而公益是这一路上最好的见证,“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是他的目标更是一路走来的信条。
刘国豪,祖籍广东海丰,香港籍学生,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级本科生。刘国豪现任机械工程学院11010112班长、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全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浙江省主席团成员,曾任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曾获得2次港澳台学生奖学金。
他13岁加入了香港义工组织;2008汶川地震,他奔走呼吁,筹集善款30万;2012年参加“牵手支教”帮助近100名山区儿童。在颁奖典礼上,刘国豪将来自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麻冲乡翻身村翻身小学的小女孩龙子洁带到了现场,帮助了小女孩想在大舞台上唱歌的小小梦想。2013年参与组织“无烟西湖”志愿活动,央视新闻频道以及国内大小近40家媒体争相报道;积极参加香港的反占中活动,以实际行动彰显爱国情怀;2014年暑期的“爱善益行”,刘国豪和他的团队带着募集来的生活用品跋涉4000公里到藏区关爱留守,散播小爱,传递大爱,同时也将荣获了省挑战杯公益大赛三等奖的公益计划付诸行动。
刘国豪同学的脚步从香港走入内地,从厦门走到杭州,从杭州又逐渐走向湖南、广西、西藏。他是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发起者。“以己之力,尽己所能”公益是这一路上最好的见证,“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是他的目标,更是一路走来的信条。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度浙江省“美德学子”评选活动中,由浦江县第三中学推报的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一新生于优镇获得“美德学子”提名奖。她出生时兄长意外离世,1岁时父亲见义勇为不幸身亡,哥哥辍学打工落下终生残疾,但她意志坚强,不仅学习优异,还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性格热情开朗。这是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却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如同常春藤般坚韧的女孩。
在此,我们再次祝贺这两位同学获奖,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正能量!
浙江省“美德学子”评选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评选对象为省普通高校及中学2014年7月在册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和中学生,分高校组和中学组,龚世华为高校组候选人。评选方式采用网络投票、纸媒投票和专家评审,经综合评审后,每组再从20名候选人当中产生10名省“美德学子”。(校团委)
附:2014年度浙江省“美德学子”刘国豪事迹材料
刘国豪,祖籍广东海丰,香港籍学生,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级本科生。现任机械工程学院11010112班长,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全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浙江省主席团成员。他热衷公益事业,是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发起者。作为一名新时代有责任心的大学生,他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公益事业,并立志以公益为自己的一生事业,为之奋斗终身,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投身于公益,让爱洒满神州大地。

爱不贵浓而贵长——始于家庭的公益心
老话常说“爱不贵浓而贵长”。刘国豪成长于一个并不富裕,但却充满正义、爱意、善意的香港普通家庭。他的奶奶从小就常告诉他“一定要帮人家”,他的父母对他言传身教,一直教他真诚待人、热心助人,在这样家庭的影响下他一步步走上了公益的道路,也正是“一定要帮人家”这种最朴素的的思想培育了他的公益之心。刘国豪十三岁就加入了香港义工组织,此后一直致力于各种志愿活动、公益事业。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当时还在香港读中三的刘国豪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加入帮扶震区的行列,他在香港的深水埗捐款点积极号召,奔走呼吁,用发自内心最响亮的口号筹集善款,帮扶灾区人民。
“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也一直鞭策着他不断用心投入公益。公益事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甘愿服务他人的心,还需要有能力、有魄力、有影响力,需要默默付出、悉心组织。中学期间,为了能够自食其力,刘国豪就开始打工兼职,他做过婚礼策划、市场蔬菜销售员、玩具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等工作,最苦的时候曾经连续搬运40个小时的货物,正是这近两年的工作经验积攒了他以后做公益活动的能力,工作期间的真诚、负责的态度也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朋友。2010年,一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刘国豪选择了回到大陆地区继续求学,希望继承并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继续他的公益事业。
无志愿不大学——唱响最火志愿口号
“无志愿,不大学”是刘国豪同学大学生活的宗旨,他也将这句口号广泛传播于校园内外,打造了一种因志愿而精彩的大学生活方式。厦门大学一年的进修给他提供了正式成为校园志愿者平台,其中一个名为“微笑志愿者”活动中一个临时的低碳文明活动方案让他开启了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道路。
2011年9月,刘国豪来到美丽的杭州,踏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辅导员说他是全年级最早来报道的同学,一到学校就马上跟随学长一起迎接同一届的新同学,他的热情染了身边的每位同学,当年高票当选班长工作至今;进入大学他还第一时间学校的寻找志愿、义工组织,用最快的速度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把公益善心付诸行动。他在读书期间坚持打工,赚来的费用几乎全部投放在志愿活动、公益项目中,比如2012年参加“牵手支教”之后,每年都会自费回到湘西,看望曾经帮助过的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征得父母同意后带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的一切费用均出自他自己打工积攒。
刘国豪同学不仅有一颗热衷公益的心,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他自己常说:“好身体才能支持他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他在校内倡导“阳光长跑”活动身体力行推广“阳光乐跑”,是被周围同学看做是大学校园里的标杆、榜样、正能量。他组织“四校连跑”活动,在杭州下沙大学城里四所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四所学校号召了1600余名同学参与长跑,体会锻炼身体的益处。
一次温暖可能会坚定一个自强少年的公益心。刘国豪至今仍然对某些志愿服务中的场景记忆深刻:一次“阳光成长”活动中,他带的小女孩突然握住他的手说“哥哥,以后我会一直记得你”,就是这样一句话在他内心掀起无限波澜。也正是这种感动让他一直坚持传播爱心,服务他人。在大学期间,他先后组织、策划了多项品牌志愿活动:“无烟西湖”、“牵手支教”、“爱善益行”、“环保使者”等等。在在他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加入了公益行列,这个周围人眼中的“豪哥”在一次次活动中带领着他们前进。
为了更好的整合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方的资源用于公益事业,刘国豪萌发了“爱善益行”团队公益创业计划,这个公益项目获得许多老师、同学的支持,也荣获了省挑战杯公益大赛三等奖的成绩,2014年暑假,刘国豪带着募集来的生活用品,带领第一批志愿者来到藏区继续他的公益事业。
爱“国”“豪”情——公益路上的中国心
刘国豪,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就是希望他以自己的祖国而自豪,以中华民族为傲。他从汶川地震期间的积极响应到现在的“反占中”游行,他用帮助他人的信念坚持走在公益的路上。从帮助一个人到响应国家的活动,他亲身践行着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次次的公益活动背后是他辛苦打工集齐活动经费,拉赞助、做策划,亲力亲为。每一个活动顺利举行都有他提前几天对每个可能突发事件的思考,早早制定好应急预案。他曾经也这样说“我之所以热心公益,其实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公益,让爱传递,聚合每个人的力量,通过这种全民参与公益,能够实现更大规模和更有效的公益服务。”
所谓成功不是有多少个人成就,而是能带动多少人,影响多少人。刘国豪同学的公益活动始于家庭,在校园里开花,影响了许多青年学子,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他的脚步从香港走入内地,从厦门走到杭州,从杭州又逐渐走向湖南、广西、西藏……他从校园志愿者到爱国主义活动参与者,从打工做志愿到公益创业,从自己学着做公益到组织一大批人共同做公益,他一直在不断前进。他是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公益活动的倡导者、发起者。“以己之力,尽己所能”,爱国是一种信仰,而公益是这一路上最好的见证,“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是他的目标更是一路走来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