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夏日长,不知不觉间,暑假已过了一半。让我们踩着七月份的尾巴,一览HDUer暑期社会实践的风采。
改革开放路,乡镇振兴情
——理学院改革开放调研实践服务团
7月下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改革开放调研实践服务团前往杭州市萧山区调研,本次实践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在展开实践之前,我们了解到瓜沥镇以小城镇综合改革为中心,并提出“兴城拓港”的发展战略。7月20日,我们对瓜沥镇的村民进行“改革开放对瓜沥镇的影响”的调研。我们在航坞路边调查市民近100人,大约70%的人知道“兴城拓港”发展战略,90%的人表示“改革开放”在带动瓜沥镇经济发展上面起到了主要作用。
7月21日,我们到了宁围镇,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宁围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30%以上。目前的宁围已经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7月22日,我们走进了临浦镇,通过在当地的走访调查,我们感受到了当地居民对改革开放以来临浦巨大变化的喜悦。改革开发以来,临浦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主要体现在: 1982年10月,全镇农村集体耕地承包到户。萧山发电厂于1993年7月并网发电;临浦公路大桥于1993年10月通车;峙山闸改建工程于1995年12月开闸通水。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4.71亿。而经过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现在的临浦已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杭州市发展“临浦组团” 核心镇,萧山区发展“一核三组团”成员。
实践心得: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改革巨变中的一小部分,但通过这一小部分可以亲身感受它对我们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们百姓衣食住行水平不断提高的三十年。对此,在接下去的发展中,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继续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在2020年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最多跑一次” 有温度有速度
——计算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计算机学院就跑一次社会实践团为期九天的就“最多跑一次”政策开展的医疗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
活动期间,前往杭州十个区的五组队员们分别采访了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小组成员的采访过程中,发现了解政策的人群占采访对象的1/3,中年人及老年人居多这一有趣的现象。
绝大部分群众肯定了“最多跑一次”政策在医疗方面“网上预约挂号,快捷支付”改革变化:而有一位接受小组成员采访的医生指出要害“最多跑一次”政策只能减少患者跑腿的次数,看病诊治不可能只跑一次,指出有个别患者会“曲解”,却希望医院做到“最多跑一次”的现象。
小组成员从刚开始时的羞涩到现在的自信大方,从刚开始时的与人交流得吞吞吐吐到现在的应对如流,从刚开始时的不认路到现在足迹遍布杭州大街小巷。尽管酷暑炎热,路上拥挤,受到冷漠与不屑,小组成员依然坚持下来了。这不仅是调研活动的必经磨练,也是踏入社会之前的一次“热身”活动。相信这次后,小组成员都对社会有了重新的定义,更加向往生活,用行动回报社会。
实践心得:
一次短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次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的经历,一次与深入认识社会的体验。尽管遭遇过拒绝和冷漠,但小组成员依然青春似火,朝气蓬勃,用汗水换来群众的理解,用足迹换取政府机构尚需革命的方面。如今大学生是21世纪的新青年,祖国在召唤,就让他们向着朝阳,向着明天,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不愿说再见
——会计学院HDU启梦调研团
启梦支教,从和孩子们的初次相见到最后的离别,这短暂而美好的十天,我们不仅有日常的教学活动,而且感受了体育文化节的热烈,体验了游戏沙龙的欢乐,欣赏了精彩绝伦的文艺汇演,也留下了信与时光胶囊的怀念。我们不舍马头这片蔚蓝的天空,不舍孩子们童真的笑颜,只能笑着说再见。
支教能给孩子带来一时的帮助,打开心中的一扇窗,调研却能寻找到问题的根源,为孩子创造更美的风景,孩子能看见更多,这也是我们的初心。
为了更加了解孩子的教育情况,我们在课后对孩子进行了家访。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组对家访做了总结,提炼出了一些乡下小学(以马头小学为例)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我们发现,师资是最主要的问题,乡下学校留不住老师,令人唏嘘。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家长了,孩子们都需要家长的沟通与陪伴。我们召开了家长交流会,陈老师以城乡差异为主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发表了一系列的感想感言,重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心得: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应关注我国教育问题,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献出绵薄之力。支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巨大的收获。
支教,最深的体会便是感恩,感恩与孩子的遇见,感恩家长的支持,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在这里感受到的所有的善意,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以我微光,暖你心房
——会计学院“温暖在心动”龙洋支教团
7月21日,龙洋乡夏令营招生开始。经团队前期宣传,本次夏令营成功吸引了24名孩子前来报名(占比龙洋乡中心小学学生的80%)。在报名期间,我们队员严格要求家长及孩子认真阅读安全承诺书,希望共同打造一个快乐安全的夏令营。在随后的自我介绍中,有孩子上台说自己的座右铭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又有孩子说到他的座右铭是:“演技逼真,没有办法”。每一个孩子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位孩子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天使。
面对前期社会中频发的留守儿童被性侵事件,本次支教活动为龙洋乡中心小学引入了性教育课,课程分为“我从哪里来”、“男孩女孩”、“青春期”、“防性侵”四部分。希望通过本次课程的开设,让孩子们正确的认识性,尊重性,以及懂得什么是性侵,如何防止性侵的发生。
除正常教学之外,队员们还前往部分孩子家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龙洋乡家庭教育现状。龙洋乡地处大山之中,不少孩子的家长都在外地工作,只有在节假日期间才会返回。但在交流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分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关心。当谈及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时,大部分家长表示赞同,认为这是孩子应该掌握的内容。
在调研过程中,经县政府的推荐我们有幸得到杜跃威科长的帮助,面对对于遂昌竹文化一知半解的我们,杜跃威科长不仅详细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了遂昌竹产业发展的整个脉络,还顶着烈日亲自带我们参观了相关的企业,生动地让我们了解了遂昌当前受制于安吉,没有自身的竹园区,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已成功引进资本并初步建立起竹园区的现状,并且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政府为发展竹加工产业投入充分的关注。
实践心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所支教的龙洋小学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教学资源贫乏,基础设施不完善,那里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孩子们缺乏陪伴和关爱。在这短暂相伴的十五天里,或许我们不能给他们带去很多知识,不能培养他们高超的技能,但是我们会用最多的微笑撑起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诚如我们“温暖在心动”一直传承的那句话: “温暖在心动,有你更温暖”, 我们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带去简单的快乐,播下未来的希望,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留有一段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