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将至,天气逐渐凉爽,伴随着早秋小雨,暑假即将结束。来一杯冰可乐,告别酷暑,在暑期的末尾享受恬静,迎接新学期新挑战。
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寻访传统,传播科学;七月流火,九月授衣。HDUer一直在路上。
五水共治,共建美好生活
——杭电信息工程学院五水共治实践团队
2018年7月13日,2018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杭电信工“五水共治,共建美好生活”团队开始了他们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一天。这是全新的一天,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次做,有成功,又失败,有接受,有拒绝,但是唯一可以确定不会改变的是我们始终如一的热情澎湃。
杭电信工五水共治实践团队旨在宣传推广政府政策,让“五水共治”走进群众,深入百姓生活,从而进一步推动政府政策的开展和落实。作为第一天,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资料充分了解“五水共治”在我们国家、省、整个市内的开展以及实施情况,为我们下一步民众舆情调查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通过“头脑风暴”的环节讨论,让我们整个团队对“五水共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河里戏水游泳、摸鱼抓虾,这是许多人的美好童年,这些年,杭州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记忆中的乡愁却被黑河、臭河、垃圾河取代了。因此,“五水共治”刻不容缓,这是时代的要求,百姓的期盼。
我们应从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三方面,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民治水、“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上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伟大实践中,为建设美好生活,加快实现杭州新崛起而努力奋斗。
我们团队会携手努力并进,为浙江省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古镇访寻------军屯文化的魅力
——理学院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服务团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已来到八月,理学院地方行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服务团在总结反思了七月调研的“杨山煤矿工人起义”和“诸葛八卦村”后,再度启程,前往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开展调研。
此次调研开始之前我们回顾了前两次调研情况,总结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同时对反馈良好的部分继续使用,以求能获得更真实的数据和更客观的回答。进过反复讨论,我们决定本次调查仍以问卷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放弃了大范围的网络问卷调查,因在前两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调查覆盖面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且最终数据与预调研时的数据相差太大真实性有待考究,故我们决定在当地进行小范围的书面调查,以期能有更具代表性的数据。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现在已是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也是贵州的四大古镇之一。
在调查活动中,队员间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顺利完成。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民众对古镇较为了解,并为小镇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发现此处宗教气氛相对浓厚,佛教和道教寺庙的香火旺盛,还完整保留着一座基督教堂和一座天主堂。
另外到了这个旅游旺季,外地来贵州的游客自然是不少,我遇到到了一位四川的游客,他告诉我们“(这里)气候很不错,夏天十分凉快,适合避暑。贵州当地的美食味道也是不错的,很符合我们四川人的口味。历史文化气息也是很浓厚的,很有历史意义。”
这座因军事需要始建于明初的古镇,如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虽然这里不及丽江、大理那般浪漫喧嚣,也没有“北平遥,南凤凰”那样声名赫赫。但这座由军屯发展而来的小镇却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也是明朝军屯制度的一个缩影。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提升,也是大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最直接的平台。本次调研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理论实际结合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真正体现了社会实践的主旨和意义。
聚散终有日,相逢会有时
——会计青协实践团队
2018年8月9日会计青协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就此告一段落。本次天津之行,我们不仅调查了“8·12”事件的影响,也着重了解了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和社区消防设备的情况。
这次团队活动汇聚了来此全国各地的社团成员,集团队之力收获不断。每个成员都得到或多或少的锻炼。与机关单位和社会媒体联系的困难,调查居民区和公共交通所在地所遇到的阻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等都是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居民等方式宣传消防知识,强调培养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继续将消防安全意识渗透到生活和身边的人当中。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也因这次活动得到加强,团队意识也更加完备,相信对以后的社团建设也会有不小的帮助。也是这次团队活动,我们体会到了不同城市的文化,感受了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情,开阔了视野。
实践总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结束,而实践中收获的情义不散,饱含的意义深远。
聚散终有时,士别三日,再相逢回首,我们仍在。
三教小分队走进党建工作室弘扬十九大精神
——外国语学院三教小分队
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开始后,园中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全会精神热潮,但还是有许多同学对十九大精神理解不够深刻。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小组安排组织了宣讲会,小组成员们在一遍又一遍的学习中收获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记忆。
由组长罗元洋带领组员汤天昊、王颖、杨依依、应家宁、胥浩然、王银、何林,采访了一些老师,让她们谈了下高校教育在十九大的影响下所产生的新方法,新思想。
也对许多同学做了随机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由全组人员共同编写),在校园中传播十九大精神的相关知识,还去了和达文创园党员服务中心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
在宣讲过程中不少人听了后都深受启发,都有了更深的感触。在7月30号采访党建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我们也受益良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优良政策感到深深的振奋,最后通过两天的采访和整理相关资料,在总结了相关材料和暑假实践所需要求后,我们三教小分队暑期实践正式闭幕,整个过程队员们全体参与,没有请假,没有伤病,途中也按时签到,符合要求。
以后更将党的精神,目标,永揣心里,时刻鞭策自己朝着更好的未来奋进,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完成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