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夺擂主!国家级奖项+31!

发布者:杨伟婷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10


102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主办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落下帷幕,本届赛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设立8个主擂台城市。我校共计82支学生团队参加比赛,最终斩获擂主1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优胜奖6刷新我校在该赛事创办以来的历史最佳纪录,充分展现了我校“以创育人、以赛促学”的显著成效。



擂主、特等奖团队风采

发榜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

题目名称:低空监视雷达目标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所获奖项:国赛擂主

项目成员:应添泽、邵晨阳、张文玥、孔小宇、忻烔瑶、

朱航宇、张可欣然、俞俊杰、陈奕礽

指导老师:涂海程、韦博、冯媛

推报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发榜单位:桂林市晶瑞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题目名称:基于高精度容栅传感器的智能关节臂坐标测量系统开发与应用

所获奖项:国赛特等奖

项目成员:董泉、余游、姚高帆、温学鑫、鲍磊、陈韵宇、

赵泓源、黄子腾、黄宗义

指导老师:王传勇、王文、尚平

推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发榜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题目名称:推理大模型的训练调优与性能加速助力全栈自主AI

所获奖项:国赛特等奖

项目成员:陈龙昊、张慧源、冯彬、王恺愉、孙正茂、

冯成硕、裘之语、郑诗雨、吴金龙、王升

指导老师:盛庆华、董哲康、陈鑫

推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发榜单位: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题目名称:宽频带内非合作非标无人机信号快速捕获及识别

所获奖项:国赛特等奖

项目成员:袁子杰、王子陈、陈聪、贾大伟、吴婧童、

汤嘉城

指导老师:仇兆炀

推报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题目名称

学生负责人

指导老师

获奖情况

推送单位

1

CQ-08 低空监视雷达目标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应添泽

涂海程、韦博、冯媛

擂主

通信工程学院

2

CQ-15 宽频带内非合作非标无人机信号快速捕获及识别

袁子杰

仇兆炀

特等奖

通信工程学院

3

SH-05 推理大模型的训练调优与性能加速助力全栈自主AI

陈龙昊

盛庆华、董哲康、陈鑫

特等奖

电子信息学院

4

CS-18 基于高精度容栅传感器的智能关节臂坐标测量系统开发与应用

董泉

王传勇、王文、尚平

特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5

CQ-13 复杂环境下北斗高可靠形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吴政涛

尚俊娜、苏明坤、胡淼

一等奖

通信工程学院

6

LY-07 极弱光智能光电探测器材料

汪金秀

胡淼、滕旭阳、邹昕瑶

一等奖

通信工程学院

7

CS-03 航空发动机齿轮损伤智能化识别及评估系统平台

邵屹磊

孔亚广、郑小青、陈洪欢

一等奖

自动化学院

8

CS-03 航空发动机齿轮损伤智能化识别及评估系统平台

艾文轩

张振、李凌霄、倪敬

一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9

CS-20 海陆空三栖无人器设计

宋欣慧

陈志坤、方嫦青

一等奖

自动化学院

10

CQ-19 优化量子计算效率,开启实用量子时代

张文琦

杨帅、王震、梅丽丽

二等奖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11

CQ-02 基于深度推理大模型的自适应学习路径规划研究

李明灿

李沛

二等奖

通信工程学院

12

BJ-10 大模型驱动的中央空调水机深度节能方法研究与应用

徐佳晴

何中杰、罗平、吴晨曦

二等奖

自动化学院

13

SH-24 AI Agent驱动的动态攻防推演靶场平台

汪一航

许艳萍、赵治栋、王浩

二等奖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14

SH-18 基于多源数据的航班态势推演与智能恢复

王严如

郑小青、孔亚广

二等奖

自动化学院

15

SH-25 基于人工智能的角膜塑形镜应用与近视防控技术攻关

杨承

贾刚勇、安林、谢红标

二等奖

计算机学院

16

SH-07 AI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吕涛

辛金国、邹昕瑶、林成

二等奖

校团委/人艺数法学院

17

CS-16 面向高端制造的大型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在线测量与智能补偿技术

王楚萌

蒙臻、尚平、李昕

二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18

CS-04 海上风电桩基冲刷智能监测及预警

谢滨羽

张泽辉、范思远、张振乾

二等奖

自动化学院

19

DG-04 高精度多工艺协同作业的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设计

徐邦维

孙丹枫

三等奖

计算机学院

20

CQ-09 基于轻量化国产大模型的高帧频弱小目标检测识别技术研究

章洛诚

丁佳骏、徐彰、潘文雯

三等奖

计算机学院

21

CQ-08 低空监视雷达目标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林川生

逄博

三等奖

通信工程学院

22

HT-09 农业秸秆高值化利用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

俞俊杰

夏涛、卢峰、翟彦蓉

三等奖

通信工程学院

23

SH-15 无人集群区域封控博弈决策模型研发

黄智斌

辛朴杰、潘鹏、刘天乐

三等奖

通信工程学院

24

CS-03 航空发动机齿轮损伤智能化识别及评估系统平台

张宇轩

曹展

三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25

CS-13 基于组合动力的太空旅行飞船设计

黄斌瀚

刘坤、贾洪德

三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26

BJ-10 大模型驱动的中央空调水机深度节能方法研究与应用

沈乐怡

欧东阳、孙茜茜、殷昱煜

优胜奖




计算机学院

27

BJ-12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智慧调用辅助决策

董芯燚

张泽辉、唐早、何宏

优胜奖



自动化学院

28

SH-01 基于多智能体架构的通用型AI助手技术研究

周可卿

丁佳骏

优胜奖



计算机学院

29

SH-12 基于国产算力的无人机载荷图像实时智能感知与推理系统

单铮

潘勉、于海滨、杨宇翔

优胜奖




电子信息学院

30

SH-22 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环境驾驶中注意力追踪精准检测与客观评估创新技术

金欣蓝

高发荣、张启忠

优胜奖





自动化学院

31

CS-20 海陆空三栖无人器设计

左杨

彭时林

优胜奖


电子信息学院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我校构建的“全周期、多维度”备赛体系支持。校团委将“挑战杯”赛事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协同科技处、军工处、产学研中心、人文社科处等职能部门组建“备赛专班”为项目培育方向把脉定向。一方面结合校学科优势梳理赛事项目需求清单,引导学生团队“按需揭榜”;另一方面构建“分层培育+精准指导”机制,针对榜题要求逐一开展有针对性指导、提出改进性建议;同时通过“模拟答辩+技术复盘”实战训练,帮助团队优化呈现逻辑、提升现场应变能力。参赛学子更是攻坚克难,有的团队为获取一手数据,深入山区开展为期2 个月的实践调研;有的团队在实验室连续奋战40余天,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用实干诠释了“敢闯会创”的青春担当。


上海赛区决赛团队合影

重庆赛区决赛团队合影

长沙赛区决赛团队合影


此次赛事突破,既是我校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也是“三全育人”工作成效的集中体现。下一步,校团委将以此次成绩为新起点,系统总结备赛经验坚持育人宗旨,引导青年学子立足“国之大者”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服务社会发展中锤炼本领,为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以青春之智、奋斗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担当!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南楼307 邮政编码:310018 办公室电话:86915002
Copyright©20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