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以满腔热忱,
服务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桐"心共筑互联网之桥,
在乌镇的秋光里闪耀。

11月6日至9日,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圆满落幕。我校30名“小梧桐”担任酒店及医疗服务组志愿者,全程承担酒店引导、嘉宾咨询及相关保障工作。全体志愿者全情投入,为这场全球数字领域盛会注入青春动能。
“小梧桐” 学践并行
11月3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行志愿者出征仪式。我校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法学院2024级本科生杨舒作为酒店及医疗服务组志愿者代表带领全组志愿者呼号。杭电“小梧桐”以嘹亮声浪传递热忱,以饱满精神彰显担当,将“我在窗口写青春,争做最美小梧桐”的誓言融入心声。

“虽然之前也做过酒店服务类志愿工作,但乌镇峰会这样大的工作量、复杂的场地布局,对我来说还是头一次挑战。”杭电“小梧桐”陈未说道。此前,“小梧桐”们已完成礼仪规范、应急处置等多场专项培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标注、模拟演练时反复打磨的动作,都是为服务大会做足的准备。这份全情投入的态度,也让杭电 “小梧桐” 收获了外界的认可——陈未、李恩鹏、郭书桓、沈佳烨、昌世荣5名“小梧桐”获评互联网大会 “每日之星”,那些反复练习的日夜,都有了最温暖的回响。


杭电“小梧桐”获评“每日之星”
水巷为韵,古桥作画。服务期间,“小梧桐”们的身影穿梭在西栅景区的黛瓦白墙间,往返于服务酒店与各会场,成为乌镇青石板路上最动人的风景线。当记者问道“你认为99名‘小梧桐’志愿者的步数总和会到多少”时,杭电志愿者们纷纷以自己日均两万步登顶微信运动榜首的经验给出了不同答案。这些数字的背后,藏着他们对服务最直观的感受,更藏着对同伴日夜奔波的默默认同。每一步足迹,都是将青春献给峰会的诚意;每一个数字,都是辛勤付出最生动的注脚。


“小梧桐”李恩鹏的日均步数
“小梧桐”亮相乌镇
在全体"小梧桐"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志愿服务工作圆满完成,杭电“小梧桐”累计服务时长突破3600小时。

11月3日,本届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志愿者服装正式发布。本次服装以蓝色作为主基调,图案中融入了水乡建筑及数据流线条等互联网符号。这个秋天,乌镇的梧桐叶以最美的姿态装点着这座古镇。而我们"小梧桐"也将培训时的专注认真化作服务时的热情周到,让这抹“乌镇蓝”成为最亮丽的景色。




志愿者在岗位上的风采照
每一个站点,每一处拐角,都有杭电“小梧桐”挺拔的身影和亲和的微笑。支撑他们从容服务的,是刻在细节里的专业底气。而那抹挂在嘴角的微笑,更成了他们独有的服务印记。这份“专业”与“亲和”的碰撞,让“小梧桐”的身影成为了乌镇秋日里最动人的青春景象。


岗位上的小梧桐
“小梧桐”伴途温暖
“Jalloh每天都会主动用中文和我打招呼,那天送他回去的路上,我们聊了好多。他说喜欢乌镇的水巷石桥,还兴奋地说起对北京之旅的期待。” 回忆起与外宾Jalloh的互动,来自2023级会计学院的“小梧桐”陈木子眼里满是笑意。她值守的站点是许多外宾出入的必经之路,日复一日的微笑问候,让这里成了传递温暖的窗口。
离开乌镇的前一晚,Jalloh找到她说明自己的行李箱损坏无法出行,陈木子立刻行动找到了维修人员和所需的工具,为这位外宾的乌镇之行画上了圆满句号,也让“小梧桐”的温暖服务,成了外宾心中难忘的中国记忆。

岗位上的陈木子

Jalloh送给陈木子的感谢纸条
“看着上面一笔一画写满的感谢,我心里满是暖意。这不仅是Jalloh对我个人的认可,更藏着外宾们对所有‘小梧桐’服务的肯定,是互联网大会里,不同国家的宾客与工作人员之间,悄然流动的最真挚、最温暖的情感联结。”陈木子捧着纸条轻声说道,这份认可对她而言,更像一份沉甸甸的激励,“它让我更想把‘小梧桐’的热忱、杭电志愿者的担当,继续传递给更多人。”
大会落幕之后,这份因志愿结缘的情谊并未中断。一张纸条、几句问候,让短暂的服务相遇变成了绵长的温暖故事,也让杭电“小梧桐”的志愿精神,在跨越国界的联结里,愈发鲜活动人。
“同学你好,请尽快下楼拿照片。”会议室灯光亮起后,出现的却是其他29位志愿伙伴和老师手捧蛋糕的身影。来自2025级管理学院的昌世荣在互联网大会的志愿服务中迎来了自己的19岁生日,“战友”们为她精心准备了生日惊喜。作为志愿服务的新人,这位“05后”女孩在人流量最大的总台区担任指引问询工作,也是本次见过最多互联网大咖的志愿者。穿过酒店长廊,第一眼就能看见她亲和的笑容,成为总台的一张温暖名片。

总台岗位上的昌世荣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学校和家,在志愿服务中度过生日,和大家一起为大会出力,还收到这么用心的祝福,让我特别有归属感。”这场在服务间隙的生日惊喜,不仅是伙伴间的暖心联结,更成了这位“05后”志愿者成长路上的珍贵记忆,让志愿时光更添温暖底色。
本次杭电志愿者中,“05后”萌新成为了“小梧桐”的主力军,占比达56.7%:他们带着青涩却饱满的热情,在岗位上快速成长,记录下青春最认真的模样;与此同时,众多曾参与过亚运会等大型志愿活动的学长学姐也主动“传帮带”,把应急处置的技巧、与外宾沟通的经验手把手教给萌新,让 “小梧桐” 的志愿精神在新老交替中代代相传,共同为这场数字盛会注入杭电青春力量。

全体杭电“小梧桐”们准备19岁生日惊喜
“小梧桐”有话要说
从前期筹备到峰会落幕,同组的“小梧桐”们始终是我最坚实的后盾。酒店服务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场”,而是一群人的并肩作战。我们会在清晨六点一起核对当日任务,会在服务间隙分享趣事与难题,会在深夜的酒店走廊互相打气。这份跨越年级、不分你我的情谊,比任何荣誉都更珍贵。
如今回望这段时光,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小梧桐”精神的内涵:它是专业服务中的一丝不苟,是伙伴互助中的温暖传递,更是以青春之力为世界盛会保驾护航的担当。当嘉宾对着我们竖大拇指,称赞 “杭电志愿者靠谱”,我知道,我们交出的不仅是一份合格的服务答卷,更是杭电青年的风采。
——2022级计算机学院 李恩鹏

"无志愿,不大学"——这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拍摄的核心,从来不是 “按下快门” 那么简单,而是要在忙碌的服务中,捕捉那些温暖与坚守。为了不错过精彩瞬间,我的微信运动步数常常占据榜首。每当回看那些鲜活的照片,就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得。这些画面,是“小梧桐”们服务的见证,更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这也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记录”的意义:它是用光影留存温暖,用镜头传递力量,让“小梧桐”的微笑与担当,能跨越时光,被更多人看见。
——2023级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法学院 郭书桓

本次志愿服务由经济学院团委书记蒋梦丹(右四)带队
掌声渐远,梧桐叶落;
志愿精神,永存心间。
期待来年再相约!

